雙組份薄層固化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,其主要原因有兩點:1、施膠過程中,在膠條很薄的情況下,膠體中的交聯劑很容易揮發,造成交聯劑不足現象;2、由于雙組份硅酮膠使用催化劑的量較少,刮薄之后膠體催化劑的含量就更低,造成不能催化反應返粘的現象。
在硅酮膠中硅烷偶聯劑的選擇對膠的性能影響還是比較大的。
脫酸型硅酮膠:酸性膠使用的偶聯劑比較少,現在常用主要是D-11二叔丁氧基二乙酰氧基硅烷,能提高酸性膠對金屬的粘結性。
脫肟型硅酮膠:酮肟型常用的硅烷偶聯劑主要有LT-550、LT-560和LT-792。其中LT-550和LT-792能提高膠的粘結性和儲存穩定性,LT-792的粘結性優于LT-550,在儲存穩定性和耐黃變方面LT-550優于LT-792,LT-560能提高膠的固化強度和固化速度,但是過量添加偶聯劑會影響硅酮膠的儲存穩定性和耐黃變性。
脫醇型硅酮膠:醇型常用的硅烷偶聯劑有LT-171、LT-550、LT-560和LT-792。其中LT-550和LT-792能提高膠的粘結性和降低膠的儲存穩定性,同時易造成膠黃變;171和560能提高膠的固化速度和儲存穩定性,但是對粘結性的提升幅度有限。
四丁酮肟基硅烷在常溫下是固體,混合脫肟型交聯劑都屬于四丁酮肟基硅烷的混合溶液產品,當溫度較低的時候,由于溶解度的問題,就會出現四丁酮肟基硅烷以粉末狀析出的現象。
混合脫肟型交聯劑出現有四丁酮肟基硅烷析出的現象,必須先加熱讓四丁酮肟基硅烷溶解之后才能使用。
脫醇型硅酮膠儲存穩定性差的原因有很多,但主要有兩個:
1、硅酮膠存放中產生的甲醇會對107膠產生烷氧基封端,最后造成107膠失去反應活性。
2、鈦絡合物由于反應活性較高,所以在儲存過程中容易反應或者水解失去催化活性。
造成醇性硅酮膠鼓泡現象的主要有內部和外部兩個原因。
1、外部原因:施工條件造成,主要原因是溫差過大或者施工表面溫度過高造成。
2、 內部原因:脫醇性硅酮膠自身造成,因脫醇型膠在固化過程中要釋放出甲醇,而甲醇的沸點較低,所以當施工表面溫度過高時,釋放的甲醇不能及時有效的揮發,就會在膠體內部汽化而形成鼓包、氣泡現象。
脫醇型硅酮膠易鼓泡的現象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。根據該產品硫化激勵,業內對減少或降低鼓泡現象的常用方法有:
1、 控制交聯劑的添加量,因為交聯劑添加的越多,甲醇釋放量就越大,越容易鼓泡。
2、 降低膠體表干時間,讓釋放的甲醇能有充分的時間揮發。
3、使用甲醇吸收劑,現在還沒有發現很好的吸收劑。
4、 在施工的時候主要避免暴曬。
制做酸膠產生氣味的主要原因是生產過程中,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與107膠進行反應后釋放出大量醋酸造成的。所以使用酸性交聯劑時工人必須使用勞動防護用品,如防護眼鏡、口罩和手套等。酸性交聯劑本身是沒有毒性的,主要是對皮膚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。做好防護工作,對人體是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的。